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?当孩子出现哪些情况是在向家长发出求救信号

Zbk7655 阅读:32 2025-08-27 11:39:16 评论:0

孩子发出什么“求救信号”,多数情况下容易被家长忽视

我们每一个成年人,小的时候都经历过特别无助的阶段,只不过长大成人后,回头看看,这些往事都落了一层灰,记不清楚是什么模样了。以至于,在当了父母以后,也很难再体会孩子的心情、处境,不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难处,去帮助孩子们。

我的一个朋友,性格是比较粗线条,养孩子也比较“糙”,他常说只要孩子不是出了什么大事情,他都不会太在意,孩子的事情嘛,都是小事。上周,他家孩子穿着被撕破的衣服回家,脸上还带着几条抓痕,朋友这才着急,询问是怎么回事。孩子一开始不想答复他,后来经不住逼问,说学校里的几个同学,看不惯他,总是招惹他,最后孩子忍不住了,才和对方发生正面冲突。朋友忍不住责怪孩子,什么事情都不跟他说。孩子说,说了你也不一定信,信了你也不一定管。朋友当时就愣住了神......

孩子遇到困难,父母不能及时帮助,他会自己冒险走向自救的道路

父母养育孩子,有的是因为自身的性格,有的是因为工作太忙,还有的是因为教育方式等等,所以可能并不能发现孩子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,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,父母不能及时提供帮助。

当孩子遇到困难,父母没有及时发现给予帮助,孩子只能自己走向自救的道路。我印象中,比较深刻的、孩子的自救,是电影《少年的你》中,周冬雨饰演的在学校被欺凌的高中女孩,一次次忍受校园欺凌,但是却对妈妈口不提这件事情,最后当受到的欺负她无法忍受的时候,冒险选择了向社会上的小混混,寻求帮助。很难想象,一个纤弱的小女孩,寻找帮助,找错了人会怎么样。

孩子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

孩子和同学、和周围人相处时,总会遇到各种问题。家长需要做的就是,多多留心观察孩子的状态,随时准备着接收孩子的求救信号。当孩子暗示父母,他需要帮助的时候,父母即便没有力量帮助孩子去对抗,也应该为孩子引导出一条正确的救赎道路,不至于越走越偏。孩子出现以下行为,是在发出求救信号:

①孩子有自我伤害的行为

孩子有自残的行为,是一种比较激烈的求救信号。曾经日本做过一项调查研究,发现中学女生中,相当一部分有过自残的行为,像割腕就是常见的行为。但是奇怪的是,她们当中大部分人割腕,并不是想要自杀,也不是为了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力,而是为了减轻心理上的不愉快,实现消除心理压力的目的。如果家里的孩子有自我伤害的行为,家长需要注意了,孩子的心理方面承受很大的压力,他正在发出求救信号,要及时给予帮助。

②孩子有强迫症的现象

强迫症,经常被现在的人提到,但是少有人深刻理解它的含义。强迫症是指,为了消除想要停止,却无法停止的想法,而产生的不安,所以一直反复进行相同的动作。可惜有的人,只是把它当成个人的一种追求完美。当孩子有强迫症的现象,比如,孩子上学前,总是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确定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没有带。这种因为一些反复的行为,无法进行下一步动作,就是强迫症。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没多半是有事情或者是压力,让孩子很难克服。孩子感到很不安,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
父母帮助孩子摆脱困境,需要坚持的原则

当孩子需要帮助,父母凭着蛛丝马迹已经发现,可以早一点为孩子提供帮助。至于怎么帮助孩子,父母一定要以不变应万变,遵循一定的原则:

①先不要强迫孩子吐露心声,而是要通过言语或者行为,告诉孩子自己一定会帮助他。

孩子遇到难处,多半会想到父母,但是有的孩子担心父母不能为自己提供帮助,就迟迟不说,建议父母在未真正了解事件以前,就要给孩子自信,只要他开口,父母一定尽可能地帮助他。

②主动帮孩子去调节,或者寻找靠谱的渠道去解决。

当孩子求助父母,父母可以帮得上忙,就要尽量去做。如果父母自身的力量单薄,比如孩子受小混混纠缠欺负,或者被学校里的同学欺负,父母可以报警,寻找官方的权威力量,使用强硬手段去解决,也算是给孩子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。

当孩子出现哪些情况是在向家长发出求救信号

孩子在父母面前会比平常显得“做作”一点,这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父母可以解决,认为父母能够完全的了解自己。那么,孩子出现心理问题,哪些言行是在向家长发出的「求救信号」?

1、孩子身上无缘无故的出现淤青,抓痕,这可能是在学校受到欺负了。

2、孩子不爱吃饭,或吃的不多,而且持续时间还比较的长久,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要妈妈陪了,而且还不愿意关灯,这很有可能是受到惊吓了。

3、突然说话很少了,或脾气变大,很有可能受到心理创伤后的表现和所承受的压力太大了。

在孩子发出“求助信号”后,家长应该怎么做?

1、倾听事实

要完整听完孩子的述说,不要在过程中对孩子提出质疑,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诉说下去的想法。如孩子和你说“妈妈,我最近对吃饭很不喜欢,”而你在孩子还没有说完的时候来一句“是不是又想吃零食了。”这样孩子就没有诉说下去的想法了。

2、倾听感受

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,不要以大人的角度看待问题。如“妈妈,我发现我自己很不开心,好像得病了,”而你“怎么可能,妈妈看你没有任何问题。”

3、倾听意图

父母要明白孩子和自己的对话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,做到这些才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止不好的事情发生。比如“妈妈,你可不可以天天陪着我睡,我想要妈妈抱着我睡,”这话看似没有任何问题,其实孩子说这话的意图很可能是“妈妈,我被欺负了,自己一个人很怕,想要妈妈陪。”

当孩子发出“求助信号”后,父母要做好倾听事实、感受和意图,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止不好的事情发生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