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发烧39度怎么降温最好的方法(儿童发烧39度物理降温方法)
儿童发烧39度物理降温方法
儿童发烧到39度高烧如果不及时治疗护理,则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,但是由于孩子过小,很多情况不能用药物治疗,这时候妈妈们多会采用物理降温治疗。那么儿童发烧39度的物理降温方法有哪些呢?
儿童发烧39度物理降温方法
发烧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可以用毛巾敷在额头上,可以起到一定的退烧作用,这是属于典型的外部治理的方法,关键的还是要靠内部调理。那么儿童发烧除了用吃药打针的方法来起到退烧散热的作用之外,还有哪些有效地物理降温方法呢?
首先,除了我们上面刚刚提到的用毛巾湿敷之外,我们还可以用生姜来起到退烧作用。将生姜洗净,然后再捣碎成泥,将生姜泥敷在孩子手腕的高处,坚持几次即可起到有效地退烧作用。
然后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薄荷退热,去十几克的薄荷叶洗净,然后将一定量的水煮热烧开,加入薄荷叶,待冷却之后,用薄荷水给孩子擦拭身体,或者手臂等其他地方,即可稍有去除孩子体热的作用,帮助孩子退烧。
还有一种方法就是,用生米退热,用一个丝袜,装满生米,然后在孩子睡觉时,把它放在孩子的肚子上,则可以起到一定的退热缓解作用。
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几种物理退烧方法,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孩子发烧时,给孩子适当的进行外部退烧,这样可以起到辅助药物或者打针所带来的退烧作用,使体热更好的退散,当然一定要记得给孩子多喝水,孩子体内长时间的发热,溶液引起口干的情况,多喝水可以有效补充流失的十分,帮助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,使孩子能够尽早的康复。
儿童发烧如何治疗
儿童感冒发烧是爸爸妈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,发烧可大可小,但绝不能轻视,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进行预防和治疗,那么儿童发烧有哪些治疗的方法呢?
首先,在药物治疗方面,如果是简单的风寒发烧感冒,我们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感冒冲剂,如三九感冒灵等;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感冒的话,我们需要给孩子服用一些除感冒颗粒之外的抗病毒口服液,以防病毒的扩散;;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的话,我们应该要给孩子服用一些抗菌素,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。当然如果高烧持续不退的话,我们就可能要给孩子进行打针治疗了。
然后在饮食调理方法,要给孩子多喝水,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;其次要多吃蔬菜水果,补充维生素,增强孩子身体的免疫力,可以吃一些苹果、香蕉等。孩子感冒发烧在饮食方面切忌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,应当要清淡饮食,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粥,如小米粥等,有益于孩子的身体恢复。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物理外部退烧的方法,在孩子不舒服的时候,给他用冷毛巾敷头,可以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;还可以给孩子用一些生姜外敷,将生姜碾碎成泥,然后给他敷在孩子的手腕的高处,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退烧作用。
除了上述所说的种种方法之外,我们还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适当的户外运动,进行一些体育锻炼,也可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。
扩展阅读:儿童发烧39度吃什么好
孩子发烧怎么办39度 怎么降温最快
1温湿敷
用温水敷小孩身体,温水的蒸发可吸收小孩身体上的热气,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,而且操作简单。
方法:
1.准备好温水,热水温度在30℃左右。
2.将宝宝的衣服解开,毛巾打湿,用温水毛巾上下搓揉宝宝的身体。
3.十分钟换一次毛巾。
2温水泡澡水是良好的导热导体,小孩体温较高时,可用温水泡澡,水温在35~37度左右,小孩身体内的热气会大量的流向水中,降温速度很好,同时对小孩的保温效果也很好,尤其是对部分喜欢玩水的宝宝十分适合,还能缓解宝宝的情绪。
方法:和平时泡澡一样,主要是水温不宜过高,控制在35度左右才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。
3冰敷冰敷主要是通过对全身大血管处进行降温,血液流经此处时温度将会降低,慢慢降低全身温度,另外,冰敷还能降低脑部的耗氧量,避免高温损伤脑细胞。
方法:
1.在塑料袋内装入刚从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块,扎紧,套2-3层,防止漏出,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。
2.将冰袋敷在后枕部、前额部或者腋窝下、颈部,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。5分钟换一次,直至高热有所下降为止。
3.冰袋外需裹一层布,以防局部皮肤冻伤。如果宝宝出现哆嗦、发凉、脸色发青或者局部皮肤发紫,要马上停止使用。
4酒精降温酒精的蒸发作用很快,比水快很多,因此,在小孩体温过高,又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时,可在小孩的手心,脚心,胸口,腋下,脖颈,额头等处涂一些酒精,降温效果很快。
方法:
1.兑调酒精:药店购买的95%酒精取一份,加两份温水搅拌均匀备用;如果是75%的酒精,加的温水量与酒精相同,假如手边没有酒精,也可以用60°的白酒代替,使用白酒时,可以用一份白酒加2/3份水来调和。
2.用纱布或者小毛巾蘸湿后擦拭宝宝的身体,一般是血管分布比较多的部位,比如颈部、腋窝、大腿根部等等,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快,血管表浅,容易散热。
3.涂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,由上至下,从左往右,用拍擦的方式进行,擦至皮肤微微发红,注意擦过的身体部位的保温。动作要快,每次5-10分钟即可。
注意:擦拭中要避开宝宝的头面部、腹部、脚底以及胸前心脏部位,以免引起不良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