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?甲流是通过什么传播的
甲流是通过什么传播的
甲型流感已经在全国多地进入高发期,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甲流的传播途径。
飞沫传染
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腔分泌物
处理曾接触到感染者或分泌物的家庭用品
知道了传播途径,为了预防感染,日常要做好个人防护,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。在流感流行季节,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,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,如必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。
同时,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
出现呼吸道症状时,应居家休息,进行健康观察,不带病上班、上课;前往医院就诊时,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,避免交叉感染;对于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,应及时居家观察治疗,如发生聚集性疫情,应配合各项防控措施。
如果感染了甲流,也不要惊慌,轻症病例一般在发病后一周是可以自愈的,出现症状之后建议居家充分休息,多饮水,保证室内充分通风。
甲型流感有什么表现?
甲流一般是急性发病,体温骤升一般是甲流感染后的首发症状,接下来会逐渐出现一些其他的感染症状,比如咳嗽流涕。由于病毒的侵袭,病人80%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头痛,还可能会出现全身的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,除了这些症状以外,它还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,呼吸不畅等轻度的缺氧症状。
高热是主要表现,也可是早期唯一症状。发热常常会持续3-5天,体温可达39~40℃,可伴有畏寒、寒颤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。
呼吸道卡他症状:咳嗽、流涕、鼻塞、打喷嚏、咽喉肿痛等。
消化道症状: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,但症状往往较轻。
并发症:若较为严重,可能会出现中耳炎、肺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。
一旦出现气促、呼吸困难、发绀;反应痴呆、嗜睡、惊厥;持续高热不退;严重呕吐、腹泻、出现脱水等表现,就需要及时就医,警惕重症病例及并发症发生。
儿童、老年人、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,在感染流感后建议及时就诊,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的药物,比如奥斯他韦、帕拉米韦等药物,可以明显缩短病程,减轻症状以及降低重症的风险。
总之,预防甲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只有在每个人都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下,才能有效遏制甲流的传播,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。
甲流传播途径是什么 科学应对
我国甲流感染已进入高发期。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,我们需掌握相关知识,尽可能地抵御病毒的侵袭。
我国甲流感染已进入高发期。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,我们需掌握相关知识,尽可能地抵御病毒的侵袭。
什么是甲流?
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为四个型别:甲型(A型)、乙型(B型)、丙型(C型)和丁型(D型)。容易感染人群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A(H1N1)pdm09和A(H3N2)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B(Victoria)和B(Yamagata)系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甲流、乙流。
甲流是如何传播的?
甲流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,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做为传染源,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,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。
甲流的爆发和传播也会受气象环境因素等的影响,如温度、湿度和地表的污染物等,病毒流行一般多在冬、春季节,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。甲流病毒不耐热,但对干燥和寒冷有相当的耐受力,气温越低越有利于甲流病毒的传播,而在热环境中生存的能力比较弱。所以常爆发于寒冷的季节,而空气中有害污染物也会使病毒在更易传播。
如何预防甲流?
1、减少交叉感染
公共场合正确佩戴口罩、用“七步洗手法”勤洗手、咳嗽喷嚏时以纸巾遮好口鼻、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。
2、患者及时隔离
甲流患者应自觉居家隔离,接触家庭成员时也需戴好口罩,做好防护措施,房间内保持空气流通。
3、增强自身抵抗力
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,避免着凉感冒,适量运动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休息睡眠,饮食营养健康。
4、接种流感疫苗
及时接种相应疫苗,推荐在甲流流行期开始之前(一般是10月)进行接种,当然甲流流行期间也可接种疫苗。